( 幸 福 偷 偷 私 人 圖 片 , 禁 轉 )
寶 寶 冬 季 全 面 性 保 暖 措 施 (๑→ܫ←)
採訪/蔡淑如
諮詢/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
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鄭弋
隨著氣溫不斷降低,爸爸媽媽最擔心的莫過於寶寶受寒,接著向醫院報到。
寶寶的體質不同於成人,對溫度變化特別敏感,保暖過度或不足同樣令人憂心。
本篇將依序介紹寶寶受寒的觀察指標,及依寶寶所處的環境、活動,
提供最適切的保暖建議,希望家長能不再為寶寶的健康傷腦筋!
♡『 氣溫變化與寶寶健康 』♡
人體體溫的調控中樞為腦部的下視丘,下視丘會接收身體的訊息,
作為調控體溫的依據,而身體感覺溫度的地方就是皮膚。
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鄭弋表示,
在嬰幼兒階段,年紀越小的孩子下視丘越不成熟,相對地體溫調控的能力越差。
一般來說,寶寶體溫較成人高,血液循環較快,但汗腺不發達,散熱機制較差。
另一方面,寶寶相對體表面積比大人大,熱量比較容易散失,且皮下脂肪較薄,
故缺乏抵禦寒冷的「資本」。由此可知,由於小寶寶調整體溫的能力未臻完善,
面對環境溫度變化往往無法妥善因應,所以他們不只比大人怕冷,
也比大人怕熱,更容易受到高溫、低溫的傷害。
♡『 不可不知的兩大觀察指標 』♡
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,孩子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,
但礙於生理發展、認知發展,無法清楚表達冷熱,
及無法像大人一樣,能夠藉著行為上的調控,讓自己處於一舒適的狀態中,
因此家長一定要隨時留意小寶寶的狀況。
那麼該從何觀察寶寶的反應呢?首先我們要瞭解到,人類為恆溫動物,
身體的感受器將外界溫度的訊息傳送到腦部後,
腦部會努力將核心溫度維持在37℃左右,
此為最適合身體內部酵素活動的溫度,並具有抵抗病毒入侵的效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身體最高溫之處在心臟、接近中心的位置,
而身體末稍如四肢、耳朵、鼻子等,因微血管豐富,是以散熱快、產熱快,
加上身體末稍常顯露於衣物外,且常與環境接觸,所以當孩子感覺到寒冷,
身體末稍正是最先顯露變化的部分,恰可作為父母觀察的指標。
此外,家長亦可合併觀察孩子的活動力,並視情況量體溫確認。
♣:;;: CHECK!寶寶手腳、鼻尖、臉色、耳朵有無異常!
當我們感覺到冷時,身體末稍會出現局部變化,包括:
1.因微血管收縮,臉色顯得比較蒼白,
而且手腳膚色如花花灰灰的大理石斑。
2.身體末稍如四肢、鼻尖、臉色、耳朵等處,摸起來是否有涼涼的感覺,
如果有的話,代表體溫下降,即便身體夠暖和,也要加強末稍部位的保暖工作。
3.其他如唇色有變等,雖然由唇色觀察比較主觀,
但一般家長都會反應孩子臉色不好看。
當然了,絕對不能等到孩子唇色發紫才添加衣物。
♣:;;: CHECK!寶寶活動力下降!
小寶寶覺得冷,整體活動力會下降,有時家長可能感覺孩子沒什麼精神,
或喝奶情況不好。如果體溫太低,整個身體會感覺癱癱的,後來變成面無表情,
對外界反應很差,末期可能出現心跳變慢及意識上的變化,
但這樣的案例在台灣相當罕見。
♣:;;: BOX:有疑問?量體溫就對了!
想知道孩子冷不冷,觀察其身體末稍變化是最簡單的方式,
而且小朋友身體若有不適,通常食慾、活動力也會有所改變。
如果家長仍有所懷疑,不妨每4~6小時量一次體溫,
以便能隨時掌握小朋友的狀況。鄭弋表示,小嬰兒耳道較窄,
使用耳溫槍有時不見得能準確施測,故門診中均會衛教家長,
3個月以下的孩子宜測量肛溫
(詳文請見2008年1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)
留言列表